申花30周年《三十年,我与申花的故事》征文展一
那些年我追过的申花 认识“申花”的具体日子我已经记不清了,1993年末还是1994年初?已无从考证。不过那段日子里,还是中学生的我正疯狂喜欢着流行音乐和足球,这两样东西也成为我青春期最重要的精神食粮。 那时每周我都会买《足球报》、《体坛周报》, 1994年买的这本《体坛周报》主编的《94中国甲级联赛指南》,里面资料很全,记录了职业化第一年甲A球队的详细概况。那时对于职业化的联赛还是抱着希望和激情的,虽然那个年纪其实对“职业化”三个字并没有特别深的理解。这本小册子里,对于申花俱乐部的成立是这样记载的:1993年12月,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成立,聘请名教头徐根宝为主教练,徐根宝还是徐根宝,认准的方向就是不变,还是狠抓体能,狠抓拼抢,还是他带国家二队时的那三字经“抢逼围”,还是要求队员快传、快切、向前……。 回想第一次走进虹口体育场去看申花队的比赛,是在1994年的6月底,那是主场与辽宁远东的比赛,还记得那天天气很热,和几个同学约好了,热情似火地骑车从杨浦的家中奔赴虹口体育场。球票是赠送的,那年我和同学一起参加了“新民晚报杯中学生足球赛”,主办方送了球票给我们这些参赛的学生,由此可见职业化第一年的球市很一般。第一次去现场看球,就有些失望,那场比赛申花败给了辽宁,第一次在球场里听到了“根宝草包”的口号。后来看了新闻报道,才知道赛后范志毅还和徐根宝大吵了一架。 1994年的甲A联赛,申花主场的比赛还看了两场。一场是对江苏迈特,当吴承瑛攻破江苏队球门时,我在球门后的看台上激动地跳了起来,恰好这一瞬间被转播的镜头给拍了下来,后来看央视的比赛集锦时,看到自己上了电视。另一场是1994年甲A的收官战,主场迎战吉林三星,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掏钱买球票,所以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。下图就是这场比赛的门票,还完好保留着。 1995年申花主场的比赛,我提前买了学生年票,花了30元。运气好,很骄傲地见证了申花的夺冠。这张年票也完好地保存着,记录着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,虽然16排47座已经消失了,但记忆永远都在。那年每逢申花的比赛,总是“骗”家里说去外面补课,然后背着书包,里面装着助威用的喇叭,骑着自行车奔向虹口体育场。那是一个梦幻般的赛季,有很多场精彩的比赛,不过要说起最难忘的一场比赛,当属和四川全兴的那场,查了一下资料那天是4月30日,记得天气阴沉,在球场外就听到了里面锣鼓喧天,听说是四川球迷包机来虹口助威了。那时包机去异地为球队助威,可是大手笔啊。进场后发现我们的看台和四川球迷的看台隔得不远,果然就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:四川球迷热情四射,卖力地为全兴队喊着“雄起”。比赛进行期间忽然天降暴雨,我们所在的球门后看台没有顶棚,大伙干脆就站在雨中为申花队加油:一起喊着口号一遍鼓着掌。虽然大雨倾盆但大家依然热血沸腾,那种感觉真的是一辈子都忘不掉。尤其是谢晖和范志毅打进两粒精彩的进球后,大家站在暴雨中又蹦又跳,我抹了一把脸上的水,已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激动的泪水了。 而那年夺冠时的场景,现在回想起来,依然历历在目,那是我生命中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啊。1995年11月19日,申花主场战平天津以后,在虹口举行了冠军的庆祝仪式,当徐根宝和申花众将士举起奖杯时,很多人和我一样,激动地流下热泪。那是个寒冷的冬夜,散场后我们一起疯狂地骑着车跟在申花队的大巴后面,直到车子在大连路上远去,消失在视野中。后来,问一起去看球的同学要来了他的球票,作为纪念。夺冠后,申花全队成了城市的英雄。很多上海的小孩子,都可以像背顺口溜一般按着顺序说出申花队球员的号码和名字:1号蔡建林,2号姚俊,3号成耀东,4号吴承瑛,5号范志毅……。而江湾体育场申花队训练基地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。 如今的申花队已经搬离了杨浦的江湾体育场,可是这里仍然留下了以前申花队许多的气息:每次我路过四平路,都会想起“迷信”的徐根宝因为球队连续平局不愿意走四平路的段子,以前每次去白玉兰宾馆吃饭,就会想起以前徐根宝经常带着申花队来这里喝咖啡放松…… 12月10日上午,我特意去虹口足球场转了一圈,因为那天是申花队30岁的生日,随着申花主场搬至八万人,虹口过往的光荣与落寞,可能也就散落于记忆中和球场内的角落里了。回家时,特意选择了从大连路转到四平路,这也是以前看球时常骑行的路线。车轮行进间,过去了30年。那些年听过的唱片,支持过的球队,如今还存在于日常生活中,变成了一种习惯,这也是一种幸福吧。 |